第779章 建造水泥厂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夏清宁夏千帆 本章:第779章 建造水泥厂

    待到夏清宁赶到时,守卫更是热情地邀请她前往府县。

    兴州的府县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县令便将夏清宁邀请到自己府上。

    这县令已到知天命的年纪,深知升迁无望,便一门心思努力经营着自己的这一方小天地。

    夏清宁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无心寒暄客套,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地里种的什么作物?山中村民生活如何?夏季天气怎样?山上是否有矿……”

    县令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小心翼翼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生怕稍有不慎就得罪了这位郡主。

    夏清宁在了解完情况后,不禁连连叹息。

    这里的村子交通闭塞,百姓出行极为不便,本地的物产运不出去,外面的新鲜事物也传不进来。

    她心里清楚,要想富,先修路!

    于是,夏清宁下定决心,准备修水泥路。

    其实,制作水泥的工艺并不复杂。

    在古代,道路主要承受百姓的踩踏以及骡车、马车的碾压,负重三四百斤已经是极限。

    但第一次修路,必须要好好规划一番。

    夏清宁看着手中的地图,脑海中逐渐勾勒出大概的路线。

    修路时,肯定要先优先考虑五个府县到黔州主城的方向。

    她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设想,将来黔州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商贸中枢。

    五个府县各有优势,百姓们可以将货物运到主城,经过中转后,再发往不同的府县。

    黔州拥有丰富的物产,沿海城市的各种海鲜水产,还有桑麻、稻米等等,都是得天独厚的资源。

    夏清宁思绪万千,脑海中不断构思着黔州的未来。

    当然,她没有忘记边境士兵的需求。

    在来这里前,她派人调查过,在明州有人种植棉花,只是棉花产量极少。

    仅能满足一个府县、村镇百姓的穿衣盖被需求。

    棉花喜干燥环境,黔州夏季漫长,雨水相对充沛,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屈指可数。

    这是她巡视府城的主要原因之一,她需要深入了解种植棉花的条件。

    若有可能,便将棉花种子带走,尝试扩大种植范围。

    如果决定修路,就需要征调徭役。

    百姓们也要生活,所以只能赶在农闲的十二月到次年四月期间进行。

    修路绝非易事,当下就要着手寻找材料、建厂,这样等到农闲时才有可能动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还是了解黔州的情况,便于日后管理。

    夏清宁踏入明州地界,眼前百姓面黄肌瘦的模样,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撞击着她的心。

    此前,她查阅过这里的税收情况,折子上的数据触目惊心,每年都有百姓因饥饿而丧生。

    记录显示,有些地方一亩地的粮食产量竟不足两石。

    若是放在现代,哪怕侍弄庄稼不那么精心,一亩地收个几百斤粮食也并非难事。

    即便不能与现代相提并论,可在京城,一亩地产出两百斤粮食也是常态。

    可这明州,怎么就如此贫瘠呢?

    夏清宁又回想起沿途所见的百姓,他们瘦骨嶙峋,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几乎难以蔽体。

    黔州本就炎热,可在这样的天气里他们都没有合适的衣物遮身。

    难以想象到了冬日,他们又该如何熬过那刺骨的严寒?

    目睹这般情景,夏清宁只觉肩头的担子愈发沉重,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

    有些事必须亲眼去看、亲身去感受,才能真正了解庄稼产量低的根源。

    于是,她果断带着人、马前往距离明州最近的氓县。

    地里劳作的百姓,听到有马蹄声经过,吓得头都不敢抬,只顾埋头忙着手中的农活。

    夏清宁翻身下马,径直走进田间。

    “老人家,我想跟您打听点事儿。”

    老人满脸惊恐,偷偷瞥了一眼徐峥等人,又讪讪地收回目光,低着头,声音颤抖地说:“你想问、问什么?”

    “老人家,您别害怕。”

    夏清宁看着老人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心疼地扶着他走到旁边的田埂坐下。

    “马上要秋耕了,往年这地里都种些什么呀?”

    “种红薯。”老人简短地回答。

    “红薯?”夏清宁眉头紧锁,疑惑地问道,“水稻、玉米这些不种吗?”

    老人缓缓摇了摇头。

    从老人的讲述中,夏清宁得知氓县多是石头山。

    这种山上石头遍布,土壤稀少,树木也极为罕见,即便有,大多也只有手臂粗细。

    山上没有水流,附近的村子也深受干旱困扰。

    村里百来户人家,却仅有两口井。

    夏清宁环顾四周,只见山脚下的农田虽平坦开阔,但突兀耸立的山峰上,黑褐色的石头格外刺眼。

    她从田埂跳到地里,借来老人的锄头挖了一下,发现土地异常干燥。

    十几厘米深的地下,土壤和表层一样,干巴巴的,几乎没有水分。

    夏清宁虽没有种地的经验,但也知道红薯是耐旱作物。

    若是在这里种植水稻或者玉米,别说收获粮食了,种子能不能发芽都是个问题。

    站在地里,夏清宁注意到老人劳作时仅带了两根红薯,此刻正放在田埂上。

    红薯的个头,竟和鸡蛋差不多大小。

    夏清宁不禁长叹,在氓县种庄稼,百姓别说攒下银子了,就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望。

    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一天都不敢停歇,可到头来收获却寥寥无几。

    问完情况后,夏清宁示意徐叔将带来的饼子分给老人一个。

    随后,他们又在村里转了一圈。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为震惊,这村子穷得超乎想象。

    村里最好的房子,竟比不上京中最差人家的茅房。

    怀着沉重的心情,夏清宁一行人又前往附近的几个村子查看,结果发现情况如出一辙。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个个面容憔悴,神色萎靡,毫无生气。

    这里的实际状况远比调查到的更加糟糕,亲眼所见的画面,带来的冲击力也更为强烈。

    就这样,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夏清宁将五个州府都考察了一遍。

    在见识过氓县的情况后,夏清宁觉得修路一事需要提上日程了。

    回到黔州主城厄县后,她立即派人寻找石灰石,着手建设水泥厂。


如果您喜欢,请把《奶团子被读心后,全家反都乱套了》,方便以后阅读奶团子被读心后,全家反都乱套了第779章 建造水泥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奶团子被读心后,全家反都乱套了第779章 建造水泥厂并对奶团子被读心后,全家反都乱套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